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品 > 跨链来究的未预言机 技术竟鹿死谁手

跨链来究的未预言机 技术竟鹿死谁手

2025-09-18 17:58:35 [节点] 来源:链资百晓

最近LayerZero选择Google Cloud作为默认预言机的新闻在圈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。作为一个长期关注跨链技术发展的从业者,我不得不感叹区块链世界的有趣之处——我们一边喊着"去中心化",一边却不得不依赖Google Cloud这样的科技巨头。

Google Cloud入局带来的连锁反应

说实话,当我看到LayerZero把Google Cloud设为默认预言机时,第一反应是"这步棋走得真够大胆"。要知道,这可是LayerZero自2022年3月以来首次变更默认配置。选择Google Cloud替代原先Polygon/Sequoia的组合,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项目方对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极致追求。

这个决定对Solana生态的影响也颇值得玩味。还记得几个月前Google Cloud刚成为Solana的验证者时,社区就有过热烈讨论:"科技巨头会不会最终主导区块链的基础设施?"现在看来,这个趋势似乎越来越明显了。

预言机与ZK的路线之争

Multichain的暴雷给我们敲响了警钟:跨链领域急需更可靠的解决方案。目前来看,市场基本形成了预言机和ZK证明两条技术路线对峙的局面。

LayerZero的超轻节点设计让我想起了第一次学习区块链时对轻节点的理解。它就像是把传统的轻节点"瘦身"了——不需要保存所有历史区块头,而是根据需要实时获取。这种设计确实降低了成本,但代价是安全性上打了个折扣。打个比方,就像是用信用卡付款时选择免密支付:确实方便了,但风险也随之增加。

预言机系统的精妙之处

LayerZero最让我欣赏的是它的预言机多选机制。就像我们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样,应用可以自选预言机提供商。这种分散化的设计有效降低了单点故障风险。想象一下,如果Chainlink和Google Cloud同时作恶的概率有多大?这种相互制衡的机制确实高明。

而且不得不说,LayerZero在开发者友好性方面做得相当出色。记得去年帮朋友对接跨链功能时,其他协议的接入复杂度简直让人抓狂,而LayerZero的API设计却异常清晰。这也难怪它能迅速扩展到30多条链,处理数百万条消息。

ZK跨链的另一条路

Polyhedra的ZK跨链方案则走了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。它把信任从第三方转移到了数学证明上,这个理念本身就很吸引人。在实际操作中,Polyhedra的deVirgo证明系统通过分布式计算来加速证明生成,确实展现了技术创新的魅力。

不过作为一个务实的开发者,我也必须指出ZK证明目前存在的一个痛点:gas费。500k的验证成本对比中继器30k的费用,这个差距实在太大。就像一个朋友调侃的:"用ZK跨链转个100U,手续费可能要200U。"

殊途同归的未来展望

在我看来,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可能是预言机和ZK的有机结合。就像购物时有普通快递和顺丰可选一样,大额跨链用ZK保证安全,小额就用常规预言机降低成本。Polyhedra的NFT跨链功能开了个好头,但真正的考验还在FT跨链上。

行业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流动性割裂。如果能通过技术融合实现流动性聚合,那对LayerZero、Polyhedra乃至整个区块链生态都是重大利好。毕竟在这个领域,合作共赢永远比零和博弈更有价值。

(责任编辑:钱包)

推荐文章
  • 比特币艰难爬坡:26,500美元为何成为难以逾越的山峰

    比特币艰难爬坡:26,500美元为何成为难以逾越的山峰 作为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不得不说比特币最近的走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。眼瞅着它好不容易爬回26,000美元上方,像个精疲力尽的登山者,每次尝试冲击26,500美元这个关键点位时都显得力不从心。多空博弈的关键时刻说实话,比特币能够在25,350美元这个支撑位站稳脚跟已经算是相当争气了。记得上周三凌晨那波急跌,不少群友都以为要跌破25,000了,结果多头硬是咬牙把价格拉了回来。当时K线图上那个V... ...[详细]
  • 加密货币投资指南:抓住11月的关键机会与风险

    加密货币投资指南:抓住11月的关键机会与风险 朋友们,又到了令人期待的11月!作为一个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观察。你知道吗?比特币就像个季节性的生物,每年都有它独特的涨跌节奏。比特币的"季节性格"8-9月就像小熊冬眠期,市场总是懒洋洋的。但一到10月,比特币就像打了鸡血,90%的情况下都会迎来一波上涨。今年也不例外,比特币在10月涨超25%,真是让人惊喜!不过别高兴太早,11月就像个善变的孩子。过去5年的数据显示... ...[详细]
  • RWA Finance:如何用区块链重塑你的投资方式?

    RWA Finance:如何用区块链重塑你的投资方式? 记得十年前我第一次接触房地产投资时的窘境吗?动辄百万的门槛让人望而却步。但现在,一家来自瑞典的金融科技公司正在用区块链技术改写这个规则。RWA Finance,这家听起来可能有些陌生的企业,正在悄然改变我们投资实体资产的方式。每次刷手机看到那些动辄上百万的艺术品拍卖新闻,我都会想:普通投资者难道就永远与这些优质资产无缘吗?RWA Finance给出了一个令人惊喜的答案——他们把现实世界的优质资产"... ...[详细]
  • 为什么Aptos正在成为DeFi开发者的首选?

    为什么Aptos正在成为DeFi开发者的首选? 还记得2022年10月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吗?Aptos主网正式上线,为Web3世界又添一员猛将。转眼间一年过去了,这个由Meta前核心团队打造的区块链已经展现出惊人的成长潜力。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区块链发展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说Aptos正在重新定义我们对高性能DeFi公链的期待。DeFi革命:金融未来的模样每次看到传统金融体系的种种弊端,我都会更加坚定地相信DeFi才是金融的未来。想想看,全球仍有23... ...[详细]
  • 【深度解析】8月25日比特币和以太坊合约:市场情绪与技术面博弈

    【深度解析】8月25日比特币和以太坊合约:市场情绪与技术面博弈 上周加密货币市场的那波反弹行情,相信让不少投资者都激动了一把。但作为在这个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,我必须提醒大家:这种消息面推动的行情,往往都是昙花一现。就像我常跟学员们说的,市场最终还是要回到它应有的节奏上。这不,周末开始价格就露出了疲态,今天更是延续了回调的走势。从技术面来看,周线和日线级别都呈现出明显的空头信号。K线连阴排列,价格始终被压制在均线下方,MACD指标也维持死叉状态。这些信号都在... ...[详细]
  • 市场脉搏:牛市格局仍在延续

    市场脉搏:牛市格局仍在延续 今天凌晨两点,美联储再次释放了让投资者安心的信号:11月不会加息。说实话,这完全在我们的预料之中。毕竟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,联储不可能再给市场"上紧箍咒"了。消息一出,市场就像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,资金纷纷进场推高指数。我注意到盘面出现了典型的"利好兑现"走势——早盘冲高后,部分短线资金选择获利了结,导致尾盘有所回落。不过作为市场老兵,我得提醒各位,这种回调根本不足为惧。仔细观察技术图形就会发现,关键... ...[详细]
  • Meme狂潮再起:币安Memeland项目深度解读与投资展望

    Meme狂潮再起:币安Memeland项目深度解读与投资展望 朋友们,还记得前段时间席卷加密货币市场的Meme热潮吗?就在这个看似平淡的11月,币安又要给我们带来一场Meme盛宴了!说实话,在这个熊市里能看到1000万美元级别的公募热度,还是挺让人振奋的。Memeland:Web2巨头转型Web3的有趣尝试说起Memeland,不得不提到它的母公司9GAG。这家由香港陈氏兄弟2008年创立的网站可是个传奇——谁还没在朋友圈转发过9GAG上的搞笑图片呢?如今他... ...[详细]
  • NFT的寒冬:当加密市场回暖时,数字收藏品为何仍在挣扎?

    NFT的寒冬:当加密市场回暖时,数字收藏品为何仍在挣扎? 最近这段时间,加密货币市场总算迎来了一丝暖意。作为一个长期观察这个领域的从业者,我亲眼目睹了比特币价格从年初的低谷一路攀升,如今已经稳稳站上了35000美元关口。更令人欣慰的是,FTX交易所的世纪大案终于尘埃落定,创始人SBF被判有罪,给2022年的那场暴雷画上了句号。但就在整个行业似乎都在复苏的时候,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细分领域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——那就是NFT市场。记得2021年那会儿,NF... ...[详细]
  • 12.10主流币行情回顾:当理智遇上市场波动

    12.10主流币行情回顾:当理智遇上市场波动 作为一名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深知每次下单时那种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。就像站在十字路口,每次选择都可能通向不同的未来。市场从来不会一帆风顺,就像去年5.19大回调时,多少人被吓得割肉离场,又有多少人咬牙坚持最终迎来反弹?以太坊的完美演绎昨天在给会员们的分析中,我特别强调了2330这个关键位置。说实在的,当时市场情绪并不稳定,很多散户都在焦虑地观望。但多年的盘感告诉我,这个支撑位很稳固。果然,... ...[详细]
  • Web3教育新星EDU3:一场即将到来的教育革命

    Web3教育新星EDU3:一场即将到来的教育革命 最近在Web3教育圈里,有个来自华人团队的项目EDU3正在悄悄掀起波澜。说实话,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项目时,就被它独特的构想吸引住了。这不就是我们期待已久的"区块链+教育"的完美结合吗?从DeSchool到EDU3:一次华丽的转身记得最初了解到EDU3时,它还是DeSchool团队的一个实验性项目。现在回头看,这个团队就像在下一盘大棋——从deschool.app到链上简历booth.ink,再到现... ...[详细]